今天上午在醫院看到一個有點熟悉的身影,走上前去確認,原來是幾個禮拜前一起陪同初罹癌的家人參與心理會談的家屬。
我詢問他,病人開始化療後,狀態如何?
他說「不太好,還是每天一直哭。」
接著,他問我,方不方便跟我談談?
他說,病人內心還是有好多的糾結,身為至親的他,在旁邊陪著、看著,好想,但是真的不知道該怎麼協助親愛的家人。
我們一起回顧上次會談中的種種,討論病人現在可能正面對著哪些失落與挑戰,討論病人可能有的心情,討論身為最親近的家人,現在可以和病人一起做些什麼,或許會是病人需要的?
一起維持日常生活,可以是聊聊天,可以是外出走走。
耐心地,每天找出一個時間,一起聆聽錄音檔,練習呼吸與放鬆,慢慢學習覺察自己身體的緊繃與放鬆,體驗念頭的升起與落下。十分鐘,即使只有十分鐘,每天給自己十分鐘的時間照顧自己。
一起想想,還有什麼事情是病人還可以為他最心愛的家人做的,即便只是每天出門前幫孩子綁個頭髮,都可能可以讓他的生活裡,不再只是剩下「病患」的角色。
結束前,他與我分享,「身為家屬,也需要心理諮商,因為壓力真的也很大。」他說,好險這幾年來,接觸了一些心理學的知識,幫助自己在意識到壓力大、不太對勁時,就懂得趕快求助。
他說,上一次陪病人一起參與的會談,是他第一次真正接觸到「心理諮商」,他發現,跟過去他習慣的「一針見血」式的精闢建議與指導差好多,「我沒有想過,原來心理諮商是一種這麼溫暖的談話」。
***
好吧,因為今天這個不經意的巧遇與談話,我好像又可以再繼續往前走一點了。雖然,我從來都不知道我竟可以是個讓人覺得溫暖的人😂
謝謝這位用心的家屬的回饋,就再一起走一段吧!